9月21日,上海市静安区体育馆将迎来一场特殊的乒乓盛会——2025年“体彩杯”全国帕金森乒乓球友谊赛。届时,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名帕金森病患者(以下称“帕友”)将握紧球拍,在球台两端划出属于生命的坚韧弧线。这是国内首个帕金森乒乓球全国性赛事,选择落地上海,背后藏着一段“乒乓战帕”的温暖过往。
故事的起点,是两年多前国际乒联终身名誉主席徐寅生的一次倡议。他是上海“乒乓战帕”的发起人,希望以乒乓球这项国民运动为纽带,探索“体医结合”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新路径。这一想法迅速在乒乓界、医疗系统引发共鸣,中国乒协主席(时任副主席)王励勤也发出了倡议书,呼吁全社会关注帕金森病患者,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。
国际乒联终身名誉主席徐寅生是沪上“乒乓战帕”发起人——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摄
去年至今启运操盘,上海市乒协牵头举办了两届上海市帕金森乒乓球公开赛,奥运冠军樊振东担任帕金森乒乓球公益大使,不仅现场指导帕友打球,还录制视频为他们加油打气。随着赛事影响力扩散,设立在周家桥街道、黄浦体育馆和好望角医院的“帕友之家”公益活动同步开展,越来越多教练、志愿者、医疗工作者加入爱心行列,让“乒乓战帕”从上海走向更广阔的天地。
此次全国赛消息一出,各地帕友反响热烈,青岛市乒协是响应最快的队伍之一。当青岛市乒协海外专委会主任沈燕飞将赛事信息传递给当地帕友时,大家立刻主动调整每日用药时间,安排训练时间。“有位帕友原本每天上午服药后需要休息,为了参加集体训练,特意和医生沟通调整方案,就想跟上大家的节奏。” 沈燕飞说,“对他们而言,这不只是一场比赛,更是注入生命新力量、点燃生活新希望的契机。”
作为前世界冠军,沈燕飞近年来一直深耕乒乓球公益,与帕金森病患者群体的联结,始于多年前与中国香港帕金森病协会负责人陈燕的相识。在她的牵线搭桥下,青岛市乒协和中国香港帕金森病协会连续两年组队来沪参加比赛,帕友纷纷感慨不虚此行。此次将是青岛和香港帕友第三次赴沪,他们将与全国帕友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切磋、共勉。
陈燕
这场赛事早已超越体育竞技的范畴。来自国乒队员孙颖莎、王曼昱、王楚钦、林诗栋和教练员王皓、马琳的祝福,将汇聚成暖心视频,在比赛现场播放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、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将在现场设立医疗保障点,为帕友提供即时健康监测与康复指导,让“体医结合”从理念落地为实践;新民晚报社、上海红双喜股份有限公司、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、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(上海市反兴奋剂中心)、理想汽车等单位则从宣传、器材、物资等多方面提供支持,用跨界合力筑起生命同盟。
球台不大,却能装下无数坚持;银球虽小,却能传递滚烫希望。当帕友握紧球拍启运操盘,将银球打出,在专注中渐渐找到节奏,那些对生活的迷茫,也会在每一次挥拍、每一次得分中消散。静安区体育馆即将见证的不只是一场赛事,更是一场属于普通人的生命赞歌:以乒乓为媒,让坚韧发光。
天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